在教学实施中,从课堂讲授、习题课、辅导答疑和习题批改等环节入手,达到教学目的.课堂讲授在讲解基本概念、展示方法和传授知识的同时,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组织教学活动,如通过和其它数学学科的比较(类比),引入新的数学思想,又如通过物理、几何思想,加深学生对具体概念、定理的理解深度;习题课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,补充和巩固;辅导答疑则是答疑解惑和个性培养的必要环节;学生独立完成相当数量的课外作业,并由辅导教师全面认真地批改,也是一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手段,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,必须予以足够重视.在教学中的具体作法如下:
1. 改革旧的复变函数论的知识构架,一方面通过和数学分析进行类比,从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一套全新的学习方法,另一方面,加强几何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,积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思想,努力改变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何思想差的现象;
2. 从复变函数论的发展历史来看,应用一直是推动该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,因此,我们加强应用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入,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的努力,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;
3. 贯彻素质教育,加强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和训练,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,以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的数学人才;
4. 结合复变函数论教学与计算机技术,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.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进步,在教学中将黑板和多媒体相结合,并可利用一些优秀的数学软件(如 Mathematica, Matlab)辅助教学;
5.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,我们已经开展了四届双语教学的实践活动,取得了初步的教学经验,同时也争取到了学校的双语教学项目,为进一步开展双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;
6. 配合学本院《数学建模与实验》课程,把复变函数论教学与数学建模结合起来,充分调动和发挥了主讲老师的积极性,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浓厚兴趣,激发了学生参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,为每年选拔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.
7.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,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,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,开拓知识面,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,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、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.1997年我校首次组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 2005年我校第八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,在校、教务处和有关院、系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,我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已逐渐走上了轨道.近几年来,教练组全体教师同心协力,精心准备,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,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,如在200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,我校共有十个队参加,其中有一个队获国家级二等奖;一个队获陕西省一等奖;三个队获陕西省二等奖;五个队获陕西省三等奖.在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,我校共有十个队参加,其中有一个队获国家级二等奖;三个队获陕西省一等奖;三个队获陕西省二等奖;一个队获陕西省三等奖;特别地,在2002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,我校成绩骄人,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名列前茅,在部属师范院校中成绩也是最好的.该年我校共有十个队参加,其中有两个队获国家级一等奖;有四个队获国家级二等奖;有四个队获陕西省一等奖.